10.3 持续改进
10.3 持续改进
组织应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组织应考虑分析和评价的结果以及管理评审的输出,确定是否存在需求和机遇,这些需 求和机遇应作为持续改进的一部分加以应对。
改进的概念
改进
是提高绩效的活动。该活动可以是循环的或一次性的。
持续改进
可以包括能提高过程输出、产品和服务的一致性的措施,以便改善不合格输出的
水平和减少变异。实施这些改进是为了提升组织绩效并使其顾客和相关方受益。
持续改进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组织应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适宜性是指组织所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适合其组织宗旨和战略方向,适合于组织的文化和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运行 活动的特点。
充分性是指组织所建立和保持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持续充分满足所选定的标准要求,包括顾客要求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并已得到有效实施。
有效性是指组织是否已经实现其质量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
改进的机会
组织可以考虑,从分析和评价的输出以及管理评审的输出,来确认是否存在绩效不良的区域或作 为持续改进的一部分的应对机会和途径。这些考虑及应对的机会包括以下方面。
(1)评审质量方针
组织应随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进展,通过评审来更新 和实施新的质量方针,以便营造一个不断改进的氛围,激励员工不断进取,向组 织的发展蓝图逐步迈进。
(2)评审质量目标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原有质量目标已经达到或部分达到时,组织应适时通 过分析和评价,建立与质量方针相一致的新的更高的质量目标,并将其展开到相 关职能和层次子以落实。这样可使组织内部各层面人员始终保持一个明确的前进 方向。
(3)审核结果
审核结果应包括一方(内部)、二方(顾客)和三方(咨询或认证机构)审 核所提出的不符合报告和审核报告。应对上述审核结果进行分析,不仅考虑如何 按现有规定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更应关注现有规定中一切不适宜的 内容并子以改进。
(4)监视和测量结果的分析和评价
在对监视和测量结果分析和评价时,应特别注意顾客要求变化的趋势、市场 走向以及同行业竞争对手的发展水平,以便适时改进产品特性和质量管理体系增 强顾客满意的能力。
(5)纠正和纠正措施
应从体系、产品和过程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有关信息中,关注如何从改 变现有确定流程和要求人手,识别提高产品质量水平、过程控制能力和质量管理 体系有效性的机会。
(6)管理评审
除对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进行改进外,应通过管理评审确定新的改进目标, 如改进型产品、业务流程重组(BPR)、技术改造项目等。
改进的方法
序号 | 方法工具 | 目的和作用 | 特点 | 选择和使用说明 |
---|---|---|---|---|
1 | 调查表 | 针对不符合多次重复发生项口的统计 | 一般是为调查某项质量特性 | 应分类和记录清楚、并能针对被调查对象设计 |
2 | 因果分析(鱼刺图) | 系统分析和寻找导致各层次不良问题的原因 | 简单易行的科学分析方法,能集思广益 | 从问题出发,先找出大原因,然后找出原因里的关键的中,并进一步找中的小原因,依 |
3 | 排列图(帕累托图) | 寻找影响改进的主要因素 | 关键的少数和次关键的多数 | 找出主要原因,并对主要原因进一步分排列 |
4 | 直方图 | 判断过程或工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判断总体质分布情况;掌握工序能并估测生产过程的不率 | 每一种分布形态代表不同的原因:正常型、孤岛型、峰型、折齿型、陡壁型、型、平顶型 | 评价质量分布情况 |
5 | 控制图 | 判断过程受控情况 | 直观、准确 | 一般用于关键质量特性的控制 |
6 | 相关分析 | 评价各因素之间的相关程度 | 科学、有效、结论明了 | 判断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 |
7 | 回归分析 | 将一些无规律的数据,通过数学手段,找出其联的定量关系 | 两种或两种以上变量间相互依赖的定量关系 | 用于测试数据处理,寻求参数之间的定量系 |
8 | 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 全面地分析产品和服务及其过程失效的现象、规、影响因素及后果,以策划中做出周密受控 | 进行FMEA活动时,通常需要一个团队,集思广益 | 掌握了失效分析技术、对于查找不合格隐患,评价预防措需要,特别是在发中采取预防是极有益 |